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张划 魏庆玲 邱涵
3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持续开展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为了解江苏省在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突出问题与需求导向,充分发挥好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的具体做法,科技日报记者走访了具有代表性的无锡、常州两地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新技术企业。
突出科创能力培养,支持企业当好创新“主攻手”
3月18日,常州市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全球首台微型太阳能制充氢一体机——200毫升纯净水,通过太阳能或电能就能制成200升氢气,驱动氢能自行车行驶40公里。这标志着家用自主制氢充氢技术进入应用示范阶段。
“新赛道上,常州科技系统要进一步抢抓战略新机遇,聚焦‘发储送用’环节发力,引导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让常州领跑新能源产业发展。”常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磊说。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积极孵育科技企业、全力支持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当好创新‘主攻手’,是构建可持续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关键。”无锡市市长赵建军说。
无锡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建平介绍,近年来,无锡构建科技创新“1 4”政策意见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举措,推动企业集聚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到2022年,无锡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10662家、5547家、88家。
“下一步,无锡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更加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和政府组织作用,加强对创新型领军企业的集成支持,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今年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高等级重点实验室10家。同时,要狠抓创新型企业培育,力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突破12000家、6500家。”赵建军表示。
突出产业问题导向,建好协同创新“联合体”
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敢作为”,在艰辛的产业培育中“敢创新”,在问题面前不回避、不躲避、不逃避……已成为苏南地区政府和企业的新选择新担当。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突出产业问题导向,在常州市政府等全力支持下,构建了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协同发展平台,统筹项目寻源、项目立项、科研开发、培育孵化过程,促进公司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
“协同创新平台‘四两拨千斤’,公司快速实现高端产品项目突破。”该所总经理李培顺介绍,目前,面向cr450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这一国家重点工程,中车戚墅堰所牵头设计的双斜齿轮传动系统已实现综合检测车装车,并通过了弥蒙铁路线路试验。
这是常州新一轮创新热潮中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
“常州要围绕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围绕补强产业链创新链薄弱环节,着力优化营造创新环境,发挥好政府在科技、人才、产业等方面的政策作用,加大对企业科技人才及团队培养支持力度,引导企业通过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能力,新赛道上跑出发展‘加速度’。”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表示。
在赵建平看来,无锡重点产业发展仍存在着诸多瓶颈、不足,必须要突岀问题导向,统筹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要加快完善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大力实施科技创业载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各类科创载体向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方向升级;要持续强化高水平科技供给和技术攻关布局突破,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
眼下,无锡、常州正紧扣现代化产业和创新主体实际需求,全力招引优质创新资源,加大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积极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构筑创新发展“强磁场”。